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粮食价格查询历史高中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粮食价格查询历史高中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粮食最贵是哪年?
明朝末年啊,那时候我国赶上了小冰河期,加上又是王朝末期,天灾人祸,粮价疯涨啊。
明朝末年,中国赶上了千年一遇的气候变化,进入了一个小冰河期,这个时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一个时期。从万历中叶开始,中国北方的旱灾,持续了大概70年之久,这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国家来说,完全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在严寒和大旱双重的袭击之下,全国闹饥荒。咱们看看当时的粮价就知道缺粮缺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知道有位史可法,这个史可法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到河南去考察,期间他给弟弟去了一封信,讲沿途所看到的粮价。他说山东,石银,就是一石粮食要卖到一百五十两白银。在河南,一石粮食要卖到二十四两白银,可是您知道这个粮价在正常年景是多少钱吗?
在正常年景,一两银子可以买四石左右的粮食。在丰年可以买到七八石,在一般的荒年,比如局部出点灾荒了,粮食是一两一石。这也就是说,当时北方地区的粮价已经涨成了稀世文物的天价。您想一百五十两一石啊,跟正常的年景相比翻了六百倍。这说明当时北方地区的粮食价位高得已经很离谱了。
等到李自成起义的时候,正是崇祯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当时河南大旱。李自成从钧州进到河南以后,一到地方立刻就聚起一万多人。为什么?不是李自成有魄力,是因为那儿的人的确是活不下去了,与其在家等待饿死,不如跟随李自成造反。
应该说明朝末年连续的灾患,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它属于连年,而且基本上是全国范围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灾地域之广,在以往的历史记载中也很难看到。明朝末期***的登记人口,全国差不多是六千多万,但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登记人口已经不足两千万了。这种人口的锐减,就是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造成的。
1000文铜钱,在各朝代能买到多少粮食?
谢谢悟空邀请。铜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两千多年,一文铜钱的重量基本上都保持在五六克左右,也有战乱时局动荡时期各地小朝廷铸造的极小的劣质恶钱,它们的购买力是极其悬殊的,而且同一时期也会有丰年和灾年,不同地区产量也各有不同。所以说,1000文钱在每个朝代的每个时期的购买力浮动是很大的,很难一概而论。
我们每次对比各个朝代的物价,基本上都是通过典型地区(一般为京畿)的物价来衡量,所以十分具有局限性。我们就拿明代末年的粮价来举例,明代万历年间(1620年)沿海一带一两白银(八百文)能买两石(377斤)大米,差不多一千文能买到441斤大米。而到了1640年,由于年年天灾蝗灾,粮食价格猛涨,一百文只能买到一斤(苏州地区),一千文钱只能买到十斤大米。江南是明朝的粮食主要产地,就连江南粮价都这么贵,别的地方粮价就可想而知了。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一个三百年的朝代会有钱粮充足的盛世,也会有很多个欠收的荒年,所以每一个朝代都会是同一个抛物线。刚统一时,百废待兴,百姓虽然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粮食产量比较低。经过这个时期之后都会进入一个盛世,周朝有成康之治、汉代有文景之治,唐代有贞观之治、宋代有仁宗盛世、明代有永乐盛世、清代则有康乾盛世,这些盛世都是各朝代钱粮丰沛的时期,粮食价格最低。比如汉文帝、唐太宗时期,一斛(十斗,约120斤)大米只需要五文钱,一千文能买到24000斤。
而到了一个朝代的后期,往往会因为政治势力做大,造成严重的土地兼并,而随着中央集权的失控,让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大量农民失地,商人囤积居奇,社会财富严重倾斜到少数人手里,这个时候只要一有天灾,粮价就会暴涨,斗米千钱都算是好的。造成的后果就是失地农民离家求活,只要灾情加重,就会饥民遍野,而富裕阶层已经产生固有思维依然盘剥,很容易发生农民起义。这就是一个朝代为什么早期有灾害,并不会对朝廷的统治有所动摇,到了后期就会导致一个朝代的灭亡。
总体来说,每个朝代的粮价基本上粮价都是差不多的,一般都是早期便宜,后期暴涨,每一个战乱时期总是伴随着天灾,这个时候基本上粮食有钱都很难买到,人们想要有口饭吃,就会去参加各地军阀,导致战争越发激烈。
这个时候,往往谁先稳定粮价,积极解决农民吃饭问题,谁就能在大统一上占到先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粮食价格查询历史高中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粮食价格查询历史高中资料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