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防治方案选择
1、(一)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虫品种。 清除杂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倒茬。选种晒种。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2、治疗措施:一是利用生物杀虫剂提前预防,在害虫低龄期喷洒球孢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等,选择阴天或傍晚喷雾。二是利用化学药剂喷雾,可用氯虫苯甲酰胺、苦参碱、阿维菌素等喷雾。
3、【答案】:小麦赤霉病(wheat scab)的综合防治方案***取以消灭菌源为前提,以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根据测报实行化学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
4、【答案】:一种病害的防控,需要依据病害的发生规律来制订防治方案。例如,水稻白叶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细菌***害,应***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具体如下所述。(1)农业栽培措施。①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
5、制定科学合理的鸭病防治解决方案出现鸭病时,要及时找出鸭病的种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决。制定科学合理的鸭病防控方案就是为了降低鸭病的发生率,以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鸭病造成的危害,避免病情的扩大和传染。
6、药物防治:在育苗前,立即用20%土菌净500倍液.93%高锰酸钾溶液1000倍液喷洒路面。在草莓的病发前期,强烈推荐用3%广枯灵500倍液,另加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灌根解决。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策略有哪些?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山药病虫害的有效方法。栽培抗病品种时要合理布局,每隔2-3年轮换品种,并注意品种的提纯复壮。轮作可减轻或避免山药茎腐病和根结线虫危害。
2、为了避免病虫害的转移,可在初春时喷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物2000倍液,或是1%印楝素剂800倍液。普遍虫害:老榆木脚线蠹蛾老榆木脚线蠹蛾具备趋光性,因而,能够依靠这一特性,安_黑光灯开展诱杀。
3、防治方式在栽种时,要挑选_有病的苗木,需注意苗木的根处不必含有病虫害。在栽种时,不必与香烟等别的植株轮种,能够和莎草科农作物轮种。
4、防治方法: 保持土壤干燥、及时排除积水, 发病地可以水田轮作,淹死种核后,再作为丹参栽培田。 发病初期用50%氯销铵0.5公斤加石灰10公斤拌成天菌药,长期在病株茎的基部中及附近土壤,以防病害蔓延。
5、防治方法:可用果康宝1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板栗瘿蜂在板栗种植区经常发生。被害枝条形成不规则的椭圆形肿瘤,使叶片畸形,枝条变细,小枝当年就死亡。
6、中药材生产除要求一定产量外,更需注重药材的品质。因此,在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各项措施的应用中,要做到既控制病虫的危害,又不降低铁皮石斛这类药材的品质,避免农药残留及其他污染对中药材的破坏。
综合防治的措施有哪些?
方法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及无病虫繁殖材料、科学管理。人工、物理防治,包括人工扑捉、挖蛹、剪除网幕、击毙虫卵等。
一是选用和种植抗病虫的优质水稻品种,这是防治病虫危害的有力手段,也是综合防治体系中关键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使用无病*** 用不带病的***作播种材料是防治种传病害最有效而经济的措施。可以通过建立无病留种田和脱毒繁殖等方式获得无病种苗。
什么是农业防治?如何进行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通过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来调节病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抗病、不利于病原物侵染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方法。
农业防治是根据梨树、有害生物、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改变生态系中某些条件,使之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存发展,而有利于梨树生长发育,增强梨树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
农业防治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生物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农业防治的特点在于预防性、综合性、长期性和科学性。
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农业管理手段和栽培技术,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害侵染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避免病虫发生或减轻病虫危害。(1)选择抗病良种。
农业防治措施是指通过平时所进行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农业防治一般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和用工,且其效果长久,对人畜安全,又不会造成对环境的任何污染。
什么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所谓综合防治,就是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植物检疫等防治方法,相互有机地配合起来使用,使病虫害的为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防治体系。其目的是控制害虫生物群的增长,使其达不到为害作物的数量。
综合防治就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在尽量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前提下,抓住病虫害的薄弱环节,合理运用各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将病虫的种群数量经常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所谓综合防治,就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病虫害的手段和方法,把病虫害的为害程度,压制到最低经济水平上的防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