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苹果的褐斑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苹果褐斑病:叶片受害后,病斑暗褐色,边缘不整齐,常出现三种类型病斑。
苹果褐斑病的症状:苹果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叶柄。叶片染病,初发生在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上,初现直径0.2~0.5毫米的褐色小点,单生或数个连生,后扩展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斑:一是同心轮纹型。
随病程深化,症状演变为三种类型:(1)同心环纹病斑。病斑圆形,暗褐色,直径1—5cm,正面有无数黑色小点连成同心环纹,背面灰褐色。病叶渐变***,而病斑四周病健交界处保持绿色。
褐斑病如何防治,防治褐斑病用什么药
戊唑醇、氟硅唑、丙环唑、咪鲜胺等。内吸性杀菌剂在病菌侵染后的7天之内使用,防治效果能达95%以上。根据受伤害程度以及配合说明书使用,切勿盲目添加用量。
防治褐斑病也可以选用乙蒜素、***酮、霜贝尔+大蒜油、甲基托布津、丙环唑水乳剂等常规杀菌剂。乙蒜素。乙蒜素之所以杀菌效果显著,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的一些化学元素可以破坏病菌的新陈代谢,从而抑制病菌。***酮。
青霉素和链霉素是抗生素药物,也可以用于预防和防治细菌性褐斑病。这些药物可以杀灭病菌并预防其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防治细菌***害。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需要遵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者减少使用时间。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1:0.7:200倍式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要求轮作地相距上年甜菜1公里以上,减少病菌传播侵染机会。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5%或50%多菌灵500-1000倍液喷雾。用0.5%代森锌加0.05%水胶喷雾效果更好。用50%百菌清250倍液喷雾。
首先,氧化锰可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药物来防治苹果树褐斑病。氧化锰可以很好地控制病害,有效地抑制褐斑病的发展。喷洒氧化锰时需要注意,应在苹果树叶片上形成一定的药膜,这样才能确保药效。
褐斑病的表现是什么?
1、受害后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病斑(有的具有同心轮纹),发病后期病斑上着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最后枯死,造成大量焦叶。品种间抗病力有差异。
2、伤害病症丝瓜褐斑病主要是伤害丝瓜的叶片,在发病前期的情况下,叶片上面发生类似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边界并不是十分明显,色调主要是以黑褐色为主导。伴随着时间的变化,病斑会逐步扩展成不规律的斑点。
3、(1)大褐斑病:症状随品种不同,存在差异。一般发病初期,叶片表面产生许多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常融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直径达3~10毫米。
4、脱落早。果实发病时,先出现淡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凹陷,表面有黑色小粒点。发病部位果肉褐色,坏死组织不深,呈海绵状干腐。褐斑病菌除危害苹果外,还能侵害沙果、海棠、山定子等。
5、褐斑病又称叶斑病,全国各地发生较为普遍。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该病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由病原菌的传播、感染而引起。如盆花放置过低(特别是直接放在园子里的泥土上)、过密,盆土过湿、过肥,都会加剧病原菌的侵染。
褐斑病的病原是什么?
1、褐斑病的病原为Ascochytasp.,系半知菌亚门的壳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后突破,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有孔口,直径90~150μm,松散集生。无分生孢子梗。
2、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insulana Sacc,分生孢子梗淡褐色,束生。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具3-7个隔膜。大小30-984-4微米。
3、病原物为豌豆壳二孢。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上或随同病残体在田间越冬。
4、如果红色斑点有凸起,可能是锈病。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背面出现黄白色斑点,稍隆起,病斑破裂后会散放出红褐色粉末。锈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可在生长季节通过分生孢子反复侵染植株。
什么是褐斑病?
其生存条件与软腐病相似,喜爱高温多湿的环境。受褐斑病病菌感染的叶片,最初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在适宜的环境下,小斑点会逐渐向外扩大,形成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的深绿色或黑褐色大型小浸斑。
褐斑病属真菌病害。此病在种植过密,湿度过大,杂草多,通风透光不良的地段上容易发生。叶片、叶柄、果梗及萼片均可发病。叶片感病初期,在叶面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斑点外缘的颜色稍深。
二是褐斑病,要将病株隔离,还要喷洒救治。三是立枯病,危害的是植株的根茎部,要及时将病株拔除,且要喷洒百菌清。此外,还要注意虫害方面。
褐斑病为害叶片及叶柄、果实。在叶背面形成褐至深褐色病斑,斑边缘有绿色晕圈,为重要特征。因不同品种和为害期演变成3种类型。一是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放射,小而多量,斑背面绿褐色。
褐斑病又名黑斑病、斑枯病。主要危害叶片,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初现淡***或紫褐色斑点,后扩展成圆形、不规则形,直径5~10毫米的病斑,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褐色,北方地区8~9月,华南地区5~10月发病重。
本病又名干疤病、塌皮、走泌、坐蒂等。发生的部位常见于蒂缘和果面,前者称为蒂缘褐斑病,后者叫做果面褐斑病。蒂缘褐斑发生在果蒂周围,病斑不大,红褐色至深褐色,病部略下陷,革质。